本网讯 304am永利集团官网原创出品的沉浸式舞蹈作品《人格画廊PERSONALLERY3.0》成功入围第二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版块,于10月18-20日在上海今潮8弄-颍川寄庐、10月30-31日在上生新所-孙科别墅顺利上演。本次演出由304am永利集团官网艺术学院院长韩春英担任总指导/制作人,青年教师郑小凡导演/编舞,青年教师杨帆编剧,学生出演。


《人格画廊PERSONALLERY 3.0》,依托沉浸式编舞、国标舞肢体剧场的创作概念,以《牡丹亭·游园惊梦》为创作蓝本,依托心理学理论,在三层意识世界中与本我、自我、超我三面人格对话。作品力求借科技之翼,以海派之态,秉承国标舞特色,沉浸式讲述中国故事。生、旦、净、末、丑,五个角色对应五条故事线,多视角演绎当代版视角下的牡丹亭·游园惊梦,探索专属 “真相”。视、听、触、味、嗅多线并行,在独特空间中调动观者的五感,在时空转换间留下稳定的记忆线索,帮助人们寻找自我真实。加之昆曲、琵琶、沪语等元素的融合,以独树一帜的亮点促进了海派特色体育舞蹈文艺创作的发展,做到了中国文化的国际化表达。


历经多个版本的演出,主创团队不断完善 AI 技术运用,从运用R-GBD 技术捕捉影像与演员共舞,到GAN对抗神经网络技术塑造实景画廊,再到类SORA文生视频技术构建虚实结合的视觉设计,打造实时舞美,在空白的空间中实现移步换景。科技与艺术将在这个作品中融合共通,在提升观众沉浸体验感的同时,做到了“科艺融合”交叉式学科发展之力量,为观众倾情打造幻境“画廊”。


此次演出团队需要短时间内在两个完全不同的场地进行创作排演并确保完美呈现,对大家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在艺术学院的支持以及主创的带领下,团队内部上下一心、攻坚克难、潜心创作、稳步推进,共同保证了每场演出的高度与质量。对于场域不同造成的难题,我们将其比作一幅流动的画——由不同演出场域的千秋特色以及观众不同的视角而呈现出动态的流光溢彩。


在现场有不少观众表示震撼与惊喜,沉浸式的交互体验以及演员舞蹈动作的肢体张力使得其真正沉浸在环境与情绪表达之中;同时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上观众好评如潮,不乏出现四刷、五刷的观众。正是大众的这份支持与热爱,会支撑团队共同挖掘出更多的可能性。


韩春英教授表示,《人格画廊 PERSONALLERY 3.0 》结合体育舞蹈学科高精尖技术和其他学科创新能力,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构建高效协同的创新结合体系,编写体育舞蹈艺术融合发展新篇章,不仅彰显了永利集团在体育艺术领域的引领地位和“科、艺、体;教、编、演”充分融合下的专业特色,更是中国国标舞现当代编创道路上的又一创举。我们致力于将中国舞蹈和海派文化的精神内核融入创作,希望借国际化语汇,讲好中国故事,以国标舞打造一张独特的上海文化名片,让中国国标舞创作,向国际起航。

[撰稿/龚明媛 图片/钟雨诗、王柯柯]
[报送单位/艺术学院]
[责任编辑/董杨华]